從運行邏輯來看,上半年焦煤市場持續受到供給寬松壓力,致使價格重心不斷下移;焦炭價格受成本坍塌影響,跟隨焦煤價格下跌。第1季度,國內煤礦生產效率總體較高,春節放假促使煤產量階段性下滑,但因煤礦端利潤空間尚可,春節后復產節奏較快,產量穩步回升。此外,進口端雖無明顯增量,但進口量依然維持在偏高水平。高產量疊加高進口量,致使煤供給壓力不斷攀升,而下游需求恢復節奏相對緩慢,在供強需弱的格局下,市場偏空氛圍濃厚,焦煤價格不斷下跌,煤礦利潤也隨之被持續壓縮。
焦炭產能一直處于相對過剩狀態,議價能力弱,同時因成本塌陷,焦價持續調降。進入第2季度,國際貿易摩擦升級,加劇了市場悲觀情緒,促使商品價格進一步走低。在基本面上,煤供應過剩壓力在庫存端體現,尤其是煤礦端持續累庫,部分區域一度出現煤礦頂庫情況,強化煤價下跌預期。不過進口煤量開始逐步下滑,緩解了煤供應壓力。第2季度后半段,部分地區因環保政策趨嚴疊加受“安全生產月”影響,煤礦有減產動作,且煤價已跌至相對低位,下游采購節奏有所加快,礦端庫存出現向下拐點,帶動“雙焦”市場情緒回暖,價格止跌反彈。 |